小编暖心提醒,听着音乐读故事更有感觉~
魏美娟
不知道为什么,最近,我的泪点特别低。下夜班走出ICU的大门时,看到走廊固定位置的家属床铺已经换了,思绪渐渐将我拉回那个闷热的下午。
那个下午,沉闷的乌云让阳光没能像往常一样透过玻璃窗照进病房。我正和往常一样,在接待室为家长解答患儿病情。
当叫到6床果果的时候,果果妈妈极缓慢地来到接待室,用手肘拱了拱果果爸爸,示意让果果爸爸说。“医生,我看果果醒来的可能性不大了,老家亲戚也说让她少受点苦。”果爸艰难地挤出了这句话。
我知道,这应该是他们深思熟虑之后作出的决定。
果果是我管了快两个月的患儿,目前处于深昏迷状态。
果果因突发性脑出血在外院接受了手术治疗,效果不好。果果爸妈不想放弃,抱着一线希望将果果转到了我们医院。治疗期间,我们并肩作战,盯着果果的心率、血压、尿量。后来,果果的情况趋于稳定,但是一直处于深昏迷状态,就像在另外一个平行世界迷路了,找不到回来的方向。
果果的爸爸妈妈非常爱她,每天都会来医院,爷爷奶奶也时常过来,虽然看不到果果,却说到了医院就感觉离果果近一些。
“医生,你说会不会有奇迹呢?”这是果果妈妈问得最多的一句话。他们显然对一切了然于心,但不愿意接受,仍然心存“侥幸”。
“奇迹,之所以称之为奇迹,是因为它不是经常发生。”我的回答异常苍白,因为安慰的话似乎已经说完了。
其实,面对这样的患儿,我对治愈的渴望并不比他们的父母少,尤其每次看到患儿父母渴求的眼神时,心里非常难过。我知道,他们说出“让果果少受苦”这句话有多难。但是,现实就是再继续治疗下去,对家人和经济都是不小的考验。
后来,果果跟着爸妈回了家,他没能逃过命运的安排。
在ICU的病房里,有很多声音:治疗盘和治疗碗的碰撞声,监护仪规律有序的滴答声,微量泵断断续续的报警声,呼吸机的一呼一吸声……这些熟悉的声音在某种程度上代表着希望,也鞭策着我们不断前行。
文:江西省儿童医院 魏美娟
编辑:张昊华 杨真宇
校对:于梦非
审核:徐秉楠 陈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