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教育行走走了五天回家了,重归平静做饭带娃,在我欣喜的走在追逐自我的路上时,我似乎忘了我身后的小家伙,一个跟我生命息息相关会深受我影响的生命,我心心念念想着怎样通过自己的改变去影响我的学生,却似乎忘了我这一日的所谓陪伴是不走心的。
昨天在坐着高铁回来的路上,先生问我马上要见到娃了开不开心,我的第一反应竟然不觉得开心,反而是觉得我又得牺牲自己的读书写作时间带娃了,我这样想是不是不对?作为父母了不应该那么自私只顾自己了,也许正是因为脑子里有这样的念头,所以我今天一天的带娃都是带着急促匆忙的情绪在里面的,根本没有说跟孩子分开几天了应该很享受跟孩子在一起的时光才对,还好在几次快不耐烦时及时控制住自己,不过我想以孩子的敏感应该都已经感觉到了我的情绪吧!所以,在这夜深时的反思时刻,我想我应该给宝宝说一声对不起。
我前面三年努力控制自己,要求自己做好榜样在孩子面前不看手机不玩手机,所以还好宝宝没有像大多数小手机迷孩子一样沉迷手机,但是就是需要我一直陪着他玩,这个假期开始我给孩子买了一套科学实验器材和一直点读笔以及附带的几本书,我想在这个假期让孩子也继续有所学习。科学实验孩子很喜欢,但是我没在家的几天家里人没带孩子做,于是心心念念盼着我回来一起做实验,今早一起来我们就计划起来了,我们计划除了做实验还有去我们的22楼给花浇水,还有买旅行箱和画旅游路线图,回来再做两个实验,计划很美好,可变化来了我们也要学会调整。我们早上睡到了十点钟,下楼时我弟就做饭了,于是宝宝情绪就上来了,说不是说好了先去22楼浇花吗怎么又不去了?我用了关于计划和变化的道理给孩子讲了一下,原以为他听不懂,没想到竟然听懂了,没过一会儿就说那我们先做个实验吧!那一刻我很是欣慰,做实验时专心做好宝宝的助手,实验也成功了,我俩很开心!但因为是在老弟做好饭喊吃饭时实验还在进行,所以也有喊吃饭催促的话语和情绪,还好孩子专注力还可以,自己坚持把实验做完了才来吃饭。下午到睡午觉时间了也是不睡,我又是一顿催快睡快睡,喊我讲一本书,我犹豫了一下还好讲了,那犹豫如果紧接着是对孩子的一顿说教吼骂的话,也许以后孩子对于阅读这件事肯定是不乐意的了,要喜欢一件事必须是跟这件事相关的所有情绪都是积极正向的,还好我知道,不过那一个犹豫是做的不好的,以后无论多累只要孩子要看书要听故事都该打起十二分精神讲起来才对。
晚上吃完饭后,我很想看我刚买的《谁动了我的奶酪》我也想带着孩子一起看,我大声地读着,无奈孩子在一旁心不在焉,但其实他有在听着,因为后面我说你不想听了我就不念出声啦,他说“不,继续讲啊!”我才知道他有在听,但这中间我还是大声喊了几次“快过来听啊!”,我那么咆哮干什么!明明应该是很温馨的阅读时光,因为我那几声喊叫变得像逼着孩子学习了,最后听完我还问了两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回答挺好,第二个可能有些模糊孩子大声喊起来“别问了,我不想回答!”,我这是把看这本书当成了很功利的事情了,我以为孩子听了就该有所得,但如果故事听进去了,那个所得那份收获不就已经能刻到心里去了么?为何还要在乎是否能回答到我想要的标准答案呢?
孩子是一个个体的人啊,我是否真心去看见他了么?如果对于天天在我身边,每时每刻都受我影响的人我都没有看见,没有用心去对待,我又如何说去关注我工作场里的其他人,比如学生比如同事呢?所以,从明天起用心起来吧,用心去陪伴孩子成长的每一刻,在跟他相伴的每分每秒用心去倾听孩子真实的声音,在真实的生活里去领悟教育的真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