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保利发布行业研究“白皮书”,探讨房地产发展的新模式
2022-04-08 19:43  浏览:37  搜索引擎搜索“促展会”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促展会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房地产行业的深度调整仍在持续中。

3月,受制于疫情、经济等因素,房地产市场传统的“小阳春”并未出现,市场下降趋势反而越发明显。数据显示,全国30个大中城市商品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9%,主流房企销售业绩降幅还在扩大。

4月8日,保利发展控股发布的《保利2021-2022年房地产行业白皮书》(以下简称“《白皮书》”)总结认为,与以往不同,此轮市场下行,是短期、中长期因素叠加、综合发酵产生的结果,2021年三季度的信贷大幅收紧,直接导致买家需求萎缩、信心受挫和预期改变,一二手房市场的全面限价,封闭了房价上升的空间,同时令二手房市场几乎冰封,切断了换房链条。

当前信贷纠偏、地方稳市、支持合理需求等措施,尚未能扭转楼市势大力沉的下行态势,但房地产行业基本面未改,业内普遍预计未来将有多维度的宽松政策出台,以促进房地产业回归健康发展和良性循环。

不过,房地产行业规模增长见顶已是可预见的未来,《白皮书》则认为行业将进入“减量发展”的时代。在这一过程中,探索出适应时代发展的新发展模式,将成为房企立于行业潮头的一大关键因素。

行业规模见顶

2022年一季度已过,房地产行业面临的形势仍不算乐观。中银证券数据显示,3月份,其跟踪的46个城市新房成交面积环比有所回升,同比降幅仍达49.1%,较2月扩大了18.2个百分点;16个城市的二手房成交面积同比下降42%,降幅较上月扩大1.4个百分点。

“预计4月销售仍将低位运行,市场底或将在二季度中下旬到来,5、6月成交有望筑底企稳,同比跌幅也将有所收窄。”上述机构认为,“一、二线城市预计将率先企稳,三、四线城市市场回稳需要较长时间。”

当前这轮行业下行的起点在2021年。由于政策叠加效应,伴随行业出清压力,2021年下半年,市场出现了超预期下跌。

从保利地产的来访数据看,2021年上半年周度盘均来访80-100组,下半年周度盘均来访50-60组,呈现断崖式下滑,环比下降38%,同比下降33%。市场信心严重不足。

从市场表现上来看,从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来看,2021年上半年同比增长27%,7月单月同比年内首次转负,下半年同比下降15%;同时,商品房销售均价从当年8月开始下降明显,12月商品房销售均价9512元/平方米,相比年初下降13.8%。

同期,房企销售额降幅更明显。克而瑞数据显示,2021年7月,百强房企单月销售业绩由正转负,单月同比跌幅不足7%,此后跌幅逐月扩大,12月单月全口径销售额同比跌幅达到约35%。其中,TOP10房企下半年销售额同比下降28%。

土地市场的下行趋势同样显著。据《白皮书》数据,相比一批次供地,全国22城三批次土地出让金下降47%,流拍或中止出让率达19%,平均溢价率仅2.3%,地价下降1000-2000元/平方米。

即便如此,2021年全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实现17.9亿平方米,销售额达到18.2万亿元,保持在高位。

行业增长触顶也已成为行业共识。国家统计局数据显示,2017年全国商品房销售面积便达到16.94亿平方米,此后这一指标便基本稳定,2018-2020年间,分别为17.17亿平方米、17.16亿平方米、17.61亿平方米,同比增幅分别为1.3%、-0.1%、2.6%。

“未来大致预计成交面积很难有大幅度的突破,所以行业步入无增长时代。”易居中国执行总裁丁祖昱此前曾表示。旭辉董事局主席林中也预计,未来房地产业的容量将维持在10亿+平米开发量、15万亿+的交易量。

保利发展在刊发的《白皮书》中进一步认为,考虑到住房结构改变,需求和新增供应减少,商品房市场将进入减量发展时代。

其中,住房保障体系顶层设计明确,“十四五”期间,40个重点城市计划新增65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新增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新增住房供应总量的比例力争达到30%以上。

而根据浙江等多省份住房“十四五”规划,“十四五”住房供应面积与“十三五”基本持平。“保障性租赁住房占比增加,商品房占比减少,商品房规模进入减量时代。”《白皮书》表示。

城镇化仍将高速推进

眼前困难重重,但并不意味着行业失去了未来,实际上,房地产行业作为我国经济支柱产业的本质仍未改变,仍是稳增长、扩内需的关键力量。

亿翰智库首席研究员张化东向第一财经表示,房地产和社会消费的关系是促进的关系,因为房地产的后市场很长,它对于C端消费的拉动作用是非常明显的,特别是在建筑建材、家居装修,家电等,包括汽车等行业都有明显的拉动作用。

《白皮书》数据显示,2021年全国一二手住房合计销售额超过23万亿元,同时住房消费带动的一系列相关消费中,家具行业规模超8000亿,家电行业规模超1.7万亿。

从对经济的贡献来看,2021年房地产业增加值7.76万亿,对GDP贡献率6.8%,如果将房地产上下游涉及的50多个行业增加值合计,对GDP增长的贡献率接近20%。

由此来看,通过充分释放居民住房消费,房地产行业可以形成庞大的内需市场,为构筑“内循环、双循环的新格局”提供重要支撑。

从房地产行业本身来看,其基本面也未发生改变,业内认为,合理住房需求仍对行业有足够的支撑。

整体来看,2021年我国常住人口城镇化率64.72%,而根据中国社科院预计,在“十四五”期间,城镇化进程仍将高速推进,并在三五年后进入稳定的发展阶段,城镇化率的峰值大概率是出现在75%~80%之间。

这其中,基本面好的大中城市,人口、产业集聚,城市生命周期向上,房地产市场仍处于成长期,需求量仍在扩容。《白皮书》指出,需求的扩容同时带来旺盛的城市建设需求:对内,城市中心范围的公共设施持续提升,城市更新还有很大活力;对外,打造高铁节点城市、综合交通枢纽,仍需充分调动资源、做好基建。

在需求层面上,人口流入的城市,刚需旺盛。2020年我国流动人口达3.76亿人,比2010年增加70%,上海、深圳等流动人口超千万人,北京、广州、成都等流动人口超800万人。人口的交织流动,将产生持续的、大量的刚性住房需求。

同时,公有住房、经适房、自建房等房屋居住者产生的置换需求,近100亿平方米2000年底前建成的老旧住房带来的改善性需求,以及家庭小型化、适老化需求等,都有持续释放的空间。

新市民产生新需求

机遇仍在,房企作为身在其中的主体,挥别过去粗放式的“三高”模式,高质量发展又有哪些出路?

在传统的住宅物业方面,《白皮书》提出,要聚焦人口高增长的高能级城市,这些市场的商品住宅成交韧性强,波动小;同时要聚焦于区域内的有效市场。同时,精细研判区域内的住房消费差异,聚焦需求与客户需求的匹配。

对于经营性物业,《白皮书》认为,过去以住宅反哺商业、销售反馈经营的逻辑也已不再适宜,探索出一套成熟的盈利模式,摆脱“地产思维”才是关键。

事实上,不少开发商在经营性物业上已取得了不错的成绩。拥有61座在营商场的龙湖,2021年获得租金收入同比增长40%已达到81.5亿元,出租率维持在97%的高位;恒隆地产旗下的上海恒隆广场聚焦于重奢路线,在2020-2021年疫情期间实现了超15%的高水平租金年涨幅。

除此之外,尽管保障性租赁住房将在一定程度上挤占商品房的供应,但在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的快速发展下,越来越多灵活就业的人口实际上给租赁市场带来了充足的需求。

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灵活就业人员规模已达2亿人,包括IT技术、网红、主播、外卖骑手等。对于这部分流动性大且年轻的群体,租房成为更普遍的选择。

《白皮书》数据显示,当前北京、上海的常住人口分别约为2189万人、2487万人,但实际管理人口均已超3000万人,广州、深圳实际管理人口超2200万人,超出常住人口300万、400万。

解决好新市民、青年人等住房困难群体住房问题,发展保障性租赁住房也已成为“十四五”期间的一项重要任务。

2022年3月,银保监会主席郭树清指出,新市民是在城镇已经居住的,但是还没有户口的,或者是刚刚拿到户口不足两年、三年的人群,“这个人口数量大概有3亿多,他们都面临着安居乐业、就业创业、租房买房、孩子上学、老人养老等实际需求”。

如此庞大的新市民住房需求,促使租赁住房的发展成为值得房企探索的一种新模式。

《白皮书》指出,政策性租赁住房推进速度快、路径和商业模式基本清晰。政策通过前端让渡地价、盘活存量,在建设和运营环节提供补贴,提高整体的EBITDA,后端纳入公募REITs实现退出,形成了投融建管退的政策闭环。

“根据住建部公布的数据,2022年将新筹集24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这非常考验地方政府的财政实力,以及地方国企的专业能力和人才储备,可加快引入市场化程度高的地产央企共同参与。”上述报告称。

已有民营房企在这一方面有所动作。“我们通过我们目前为止的品牌优势和管理优势,进行代管代建,”碧桂园管理层表示,“同时我们更多地想通过科技智慧建造,深入保障性住房建设,通过代管代建,通过EPC模式,通过科技智慧建造的竞争力,跟国企跟地方政府甚至央企合作保障性住房建设。”

发布人:a8eb****    IP:139.201.78.***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