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净值化时代的理财经理人:比价模式不再,更强调沟通与专业|他们这一年
2022-02-04 14:35  浏览:29  搜索引擎搜索“促展会”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促展会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对我们影响的确很大,尤其是理财产品不再保本了,这就要求理财经理更主动得去接触客户,充分向客户提示风险。”当被问及资管新规实施带来的影响时,从业十余年的理财经理小张(化名)对第一财经记者说道。

“变化”是小张提及最多的词汇,也是过去一年理财市场的动态体现。2021年,是资管新规过渡期最后一年,理财净值化转型加速推进;与此同时,从理财产品销售管理到现金理财管理,再到理财产品流动性风险管理等,相关配套监管措施也相继出台,给银行理财市场带来了诸多改变。

银行理财不再保本,收益也出现波动,作为直接接触投资客户的理财经理,这是“小张们”面临的最大挑战。他们是如何应对这种波动的?理财经理的工作又发生了哪些变化?小张称,以往单一理财固定收益比价的模式不再,当前更重要的是,了解客户的需求,做好资产配置服务。

波动的净值,失去的安全感

“理财怎么没预期收益率了?”“产品详情中的净值是不是代表收益率?”“为什么净值会变,而且还会出现负的,是不是已经亏了?”......这是理财经理近来经常被问的问题。

小张说,在过去十多年里,很多理财客户已经习惯了固定期限、固定收益的理财产品,并且有“保本”的意识,认为本金是绝对安全的,但如今,这种安全感显然不存在了。投资者对理财市场的波动十分敏感。

根据资管新规,银行理财整改的一大任务就是净值化。此前在过渡期内,不乏有理财产品仍使用摊余成本法进行估值,以平抑理财产品的净值波动。

但自2021年8月以来,金融监管部门及财政部先后发布政策,加速推进银行理财产品估值方法的转型与完善,特别是在资管新规过渡期内加速推进市值法进行产品公允价值计量。

比如,2021年9月,财政部就《资产管理产品相关会计处理规定》公开征求意见,明确自2022年1月1日起,适用资管新规的资管产品要执行新金融工具相关会计准则(IFRS 9);金融监管部门方面,前期已明确资管新规过渡期后定开产品不可再使用摊余成本法计量,同时要求理财产品9月1日之后新增的直接和间接投资的资产,应优先使用市值法进行公允价值计量。

在此背景下,各大银行积极推进净值化转型进程。对于理财产品来说,市值法估值意味着净值波动或将加大。毕竟相比市值法,摊余成本法通过将持有到期的利息平摊到每个计息日中,使其收益率曲线更加平滑;而市值法更加真实、透明地反映了投资组合的变现价值。

这带来的直观影响是,客户会看到理财产品的收益率经常变化。比如一个3个月的产品,可能在第二个月收益率会往下浮动,甚至出现负值。小张说,对于客户而言,这就十分没有安全感,就会找理财经理问,明明买的低风险产品,为什么还会出现亏损。

因而,过去一段时间以来,小张不断得跟理财经理团队强调,一定要把客户约到网点来,面对面沟通,尽可能了解客户的投资需求,并做好售前提示与售后保障,当收益出现明显回撤时,及时沟通净值波动的原因和情况。

实际上,相比传统理财产品收益率相对固定,净值型产品可能有着更大的收益空间,而且信息披露更加透明。投资者可进一步了解底层资产的风险和收益情况,理财机构也会通过季报、年报等方式披露产品投资的具体信息,这就意味着投资者可以及时掌握产品动态,调整投资组合。

“一开始往往是最难的,理财经理可能还会受点委屈,但金融无小事,一定要有耐心,帮客户重新找回安全感。”小张感慨。

个性化的需求,多元的配置

提示波动仅仅是第一步,更考验理财经理能力的是,为客户提供个性化的资产配置。小张称,以前投资者大多是根据理财收益的高低购买产品,或者是理财经理提供成品的资产配置包让客户选择。

如今,情况已发生变化。一方面,对于投资者而言,想要追求相较于银行存款略高的收益,必须开始适应相应的风险。即使风险承受能力较强,也要改变“低头闭眼”买理财的方式,而是“抬头睁眼”认真阅读产品说明书,辨析风险,选择适合自身风险承受能力的理财产品。

另一方面,理财经理须根据客户的不同需求,进行多元化的资产配置。小张解释道,以前成品的资产配置套餐都大同小异,主要PK的是收益率,但理财转型后,部分投资者会有具体的个性化需求,那么理财经理跟客户进行充分沟通,把需求了解清楚,再提供相应的配置建议。

比如,针对不同的风险偏好提供不同等级的产品。具体来看,对于风险偏好较低的投资者,大额存单、国债等是适配的选择;对于有一定经验与风险承受能力的投资者,固定收益类、“固收+”类等产品较为合适;对于高风险偏好的投资者,则可选择偏债混合类、权益类等高风险、高收益产品。

不过,目前银行客户主要青睐的是仍是高流动性和高安全性的产品,比如现金类理财和短债类理财。小张表示,整体来看,银行理财投资者更偏好低风险的产品,保本意识还未完全扭转,投资者教育工作任重道远。

实际上,此前也有业内人士对记者称,在银行理财转型过程中,投资者教育是关键,也是银行面临的主要挑战,如何让投资者转换持续已久的惯性思维,接受新的产品、培养新的投资习惯是每家理财机构需要思考的课题。

为了更好应对这一挑战,记者了解到,理财经理也在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一方面,尽可能满足投资者的多方面需求,另一方面,进一步夯实专业能力,了解产品底层投资的逻辑以及背后的风险,熟知资产配置的方向,按需给客户提供建议。

但无论如何变化,以客户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并未变,这也是一众资管机构在业务转型中坚守的共识。小张认为,资管新规的到来即便带来了诸多挑战,在这个过程中,机遇与挑战总是共存,甚至机遇大于挑战,而他,已做好了准备。

发布人:7a0f****    IP:117.173.23.***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