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人大育人机制改革 #
01 打破多重边界的大类培养体系
大类的划分、招生与培养的衔接,
分流时点与机制,
教学管理、学生管理与学习生活
社区的三位一体协调统一,
学校、大类管理组织与学院的
职能分工和协作关系。
针对院系封闭管理体制、专业分割的培养机制、学生充分自主选择权的缺失等三大障碍,提出以“学部制改革”为核心,全面深化大类培养改革,最大限度赋予学生自主权,深入系统地改革大类培养的体系和机制,打破原有专业、院系的封闭壁垒,针对招生、培养、管理实施整体性综合性改革。
02实现通专结合、大类培养的课程体系
通识教育的定位和要求,
通识课程建设机制、管理和激励,
大类培养课程设置、学习要求
与选课机制,
必修与选修比重与开放性和灵活度。
强智科技为中国人民大学建立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将大类培养机制融入到平台中!
■ 学生根据自己的专业意愿选择课程,毕业时依据专业培养要求完成情况审核确定毕业的专业。
■ 培养体系:核心通识+部类通识+专业基础+个性化。
■ 培养方案:模块化+分布式+组合路径
大类培养在教务系统中的体现
03落实主体职责、激发主体动力
规划先行,目标管理,
明晰主体职责,简政放权。
落实资源配置机制、决策机制与流程,
教师队伍与教学管理队伍的地位、
激励及其评价考核的导向,
跨部门的协作关系和机制。
研究生院副院长、原教务处处长龙永红介绍,培养体系机制改革,不断落实学部和学院的职责和工作,例如学部负责教学管理工作,开展教学研究、教学改革和教学建设,实施教学评估和质量保障。学院则主要在专业建设、课程建设、教学工作、学生指导等方面进行具体的工作内容。
# 人大教学管理改革 #
01教学管理改革的基本点和要求
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
教学模式的要求,与信息化深度融合,创新管理体系机制;
推进管理中心下移,激发主体动力;
强化服务意识,提升服务能力;
简化管理环节,减少管理硬约束
02教学管理信息系统建设
落实“以学为中心”的
教学管理要求;
突出“全局、开放、灵活、智能、
高效”教学信息系统建设理念;
以信息化手段落实管理体系机制改革;
实现智慧服务保障
(1)全面构建学部制教学管理体系和平台
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突出“开放、灵活、智能、高效”教学信息系统建设理念,围绕学生入学到毕业的全过程、全要素实现学习要求、学习规划、学习条件、学习决策、学习成果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
平台中明确体现培养体系的构建,划分培养大类(部类),部类下面设置学院和专业,专业下面设置具体的培养方案,构建开放灵活又个性的培养模式。
(2)以质量为导向,实施全面数据管理
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突出“以学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教学模式的要求,重构管理体系、再造管理流程,坚持以质量为导向,强化评估监督,实现学习要求、学习规划、学习条件、学习决策、学习成果的数据化、智能化管理,围绕教师教学水平、教学经历、教学业绩、教学成果、课程教学全过程、教学评价实施全面数据管理。
系统为师生提供业务提醒、信息推送、智能咨询、学业预警、学程规划、自动审批、一站服务、数字档案等智慧服务保障,服务于教师教学过程优化、学生学业规划、相关主体实施学习和发展指导,改善教学条件和服务。
# 结语 #
在高校信息化建设中,中国人民大学落实“以学为中心”的教学管理要求,围绕着“全局、开放、灵活、智能、高效”系统建设理念,通过“本科教学管理一体化信息服务平台”,落实管理体系机制改革,简化管理环节和流程,推动管理中心下移,通过痕迹管理强化责任管理,扩大学生学习自主权,教师自主开展特色教学的空间,适应不断推进的教育教学改革需要、不断发展的技术变革要求、不断提升的学生和教师教学体验要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