穿着大白、大蓝的保安和志愿者不断进出。大厅里,四张乒乓球桌已经被拼成了一张会议桌。这是一个上海宝山区美岸栖庭居民不用做核酸检测的日子。天气晴好。4月10日上午,在该小区的物业会所,业主代表向小区所在的逸仙四村居委会移交了业主集资购买的又一批防疫物资。而接收物资的逸仙四居党总支书记温海琴已在小区住了半个多月。
网名“小K”的业主是小区这次的抗疫志愿者,这批物资由他多方联系才采购到。前一天开着居委会有通行证的车辆去仓库提货时,他不断在业主群里直播:“车子排队进园区”“酒精没了,方舱全调走了”“这里和抢一样”(意即各街镇和医院都来提货)。最后,他用业主们在线筹集的39000多元换来了大蓝(隔离衣)1000件、大白(医用一次性防护服)250件、隔离面罩600个、隔离鞋套1000双、丁腈手套1500副。
两天前,小K还曾将业主捐出的1万元交给了物业保安以示慰问感谢。这是当前上海很多处在良好状态下的小区的缩影:尽管居民也有一些不满意之处,但有的小区由居委会、业主志愿者和物业三方形成了合力抗疫,有的则由业主群体挑起大旗,展开了高度有效的小区共治。
亲历志愿者
美岸栖庭位于宝山区高境镇,南北跨了两个轻轨站之间的大半距离。小区分三片,每片各有自己的门牌号,加起来有3000多户人家、近万居民。截至4月10日,小区7000多人主要板块的地址——国权北路828弄在官方公布的感染者住址列表上已5次出现。情况趋于严峻,到了最近的4月9日的核酸检测,连维持秩序的志愿者也穿了大白,而不是像以往那样穿大蓝。
第一财经记者在这个小区体验过两次维持秩序的志愿者。小区五处核酸检测点共计9个点位,需要18名检测助理志愿者,以及稍多一些的秩序志愿者。每两名检测助理在一个点位上,一人处理医护人员取完样的拭子放入样本管,一人对居民刷码跳出的姓名进行核对,并且在每采样完10人或20人时,把标签打印机上自动打出的标签撕下贴在一张A4纸上。
而秩序志愿者则维持队列,使每户居民都踩在两米线上,既不太紧密,也不能拉得太松散。有时一些老人的核酸码刷不出,秩序志愿者还需拿过手机帮他们调出码来。每次10人管或20人管做到只缺1~3人时,检测助理会通过秩序志愿者在排队人群中寻找人数对应的家庭,让他们插队先做,以保证同一户人家的样本在同一根管子里。
4月初的上海,天气已经转暖。每次检测四五个小时下来,医护人员和志愿者都已汗流浃背。有时候检测在上午九时左右开始,跨了午饭时段。按规定,无论是医护还是志愿者,都不能穿大白回到物业会所,以免在用餐环节发生病毒传播。因此为了节省大白,检测助理都不去吃午饭。温海琴说,检测助理每班18人,希望能扩充到两倍以便轮换。
在这个足不出户的时期,除了志愿者外,大多数居民并不总能接触到居委会人员,比如通知下去做核酸、发放物资等,直接接触的往往是楼组长和志愿者。事实上,逸仙四居19名工作人员除两人居家观察外,其他人一直留守在小区物业会所。物业公司的15名保安也都在岗。
4月1日至今,国权北路828弄这一片区,几乎每天都有核酸或抗原检测。以抗原为例,有时早上6点不到,楼组长已在楼群里通知“6点半发抗原试剂,马上做完”。这意味着,居委会工作人员需要起得更早,将试剂分发给楼组长。接着,楼组长要把所在楼这几十到上百人的抗原“三件套”用小塑料袋分装好,准点开始发放。每户人家做完后,在群里拍照上传结果,楼组长再汇总给居委会,居委会报给镇里。
因楼组长往往较年迈,像“扫楼”确定每户在家人数、清运垃圾、分发宝山区和高境镇发放的生活物资,更是由楼内的志愿者来承担。
温海琴说,目前小区的防疫物资相对还够,上级也会逐批划拨,不过对居民的捐赠还是非常感激,这也是业主尽一份心的表示。与此同时,她也对小区每天的团购数量感到担忧,因为表面消杀不过关的团购、快递物资导致感染并非没有可能。
她表示,828弄每天会收到至少五六百份团购、快递和外卖物资,而负责运输团购和快递物资的“大蓝”志愿者每天安排15人,已经精疲力尽,经常忙到凌晨一两点,4辆电动三轮车也跑坏了一辆,“希望一些业主克服一下,不要盲目地采购。把志愿者、工作人员累倒了,我们美岸怎么办?需要相互体谅一下。”
保障最后100米
做好2500万市民生活物资保障工作,是上海打赢疫情防控攻坚战的基础和关键。
在浦东金桥镇阳光国际公寓,解决“最后一百米”的物资保供任务几乎全部由业主通过清晰、完善的小区共治与互助完成。
“居委会是鼓励我们业主进行小区共治的,他们主要组织核酸,并与保安一起帮助封控楼。”熊振新告诉第一财经,从一开始的混乱到现在高度的小区共治状态,他们目前已经基本解决了“最后100米”的难题,实现了小区里包括孤寡老人在内的物资保障。而他作为志愿者之一,扮演着所在楼栋的物资配送员角色。
在3月28日封控前,熊振新所在小区并没有病例,然而却在4月5日出现了第一例阳性感染者,这让他们意识到了规范团购与配送的必要性。因此,该小区由业主委员会牵头,在5日当天立即成立了小区共治委员会,召集了50名左右的志愿者。
熊振新表示,大家共同商定了物资团购的规范,主要分为三个类别:后台的管理报备、门口的接收和消杀,以及最后100米的配送。
“按照规定,团购一定是由业主担任团长,并进入小区共治群跟管理员报备。”熊振新解释说,大部分团购报备都能通过,主要防范的就是无资质或渠道存疑的团购,以及非必需品的情况,以避免较大占用志愿者的精力与体力。
另外,志愿者团队中专门有人负责门口的地接工作,以接收、清点确认到货的物资,并进行规范的消杀。另一个重要的责任是,严格查看送货车辆的相关证件与配送人员的核酸信息等,“一般来说,团长在报备时,就需要提前提供送货人的信息,而一些保供的大平台由于要求配送人员每24小时就核酸一次,并且派送时是随机的,因此需要志愿者在现场查看”。
熊振新表示,等地接团队消杀完成后,会通知各栋楼的配送志愿者去提货,送到各自楼的公共区域,再由业主自行取走,以实现无接触配送。“团购由于物流原因,不少是在大半夜到货的,所以我们也经常半夜十一二点去配送。”他表示,最忙的时候一天会跑六七趟,需要冷藏的生鲜食品或药品等,基本上是做到随到随送,其他常规物品,原则上一天集中配送2~3次。
解决求医配药需求
非常时期下,基本的生活物资保障之外,看病、配药也是民众极为重要的需求。
说话轻声细语的谢洁,是一个很好的倾听者。这场疫情,让她意外成为了小区里的“红人”——大量求医问药的需求,都由她经手解决。
4月10日晚上9点,她刚刚与所在的浦东尚海郦景小区居委会和志愿者团队的牵头人裴庚等开完会,推出了一份面向居民的新的问药指南。
“市面上有不少相关指南,但我们实际操作下来发现有些并不能走通,所以就结合大家的实操出了一个新的求医问药攻略。”谢洁告诉第一财经,她本身此前并没有医药相关背景,但对心理疏导方面的工作有兴趣,所以在这次疫情防控中自愿成为了小区里的志愿者,成为了医疗咨询群的群主之一。
3月26日,尚海郦景小区进行网格化筛查两天后,业主群里就有人提议召集志愿者,然后结合各自的资源和意愿进行了初步的分工。也就在这一天,裴庚、范文蓉和谢洁三人成立了医疗咨询群,并逐渐壮大到了现在的400多人,成为同期成立的物流保障群、物流协调群、帮困互助群等诸多群中人数最多的群之一。
在过去的两周里,他们帮助了包括三名婴儿以及孕妇在内的业主进行了及时的问诊与救治,也从起初的最困难时期逐渐进入了能满足九成左右的业主求医问药需求的状态。
那份不断完善整理的求医问药攻略,清楚罗列了小区居民可以顺利配到药物的5种渠道和具体方式,包括线上药店、互联网医院、小区联系的线下药店、小区内部调剂以及请跑腿代买。
“这些渠道可以覆盖居民大概50%的配药需求。这个清明假期,我们又开辟了居委会代理居民去社区医院配药的路,这样就能覆盖70%左右,再加上由有医护证明的志愿者个人代为配药,如今大概能满足90%的需求。”谢洁说,同为小区志愿者的徐君明医生,为了给大家代配药,常常是穿着全套防护服连着跑好几家医院,一早出门到傍晚回来顾不上吃一口饭。
除了配药,在求医上,他们帮助面临流产风险的孕妇对接了曙光医院的张琼医生,帮助三名尚不满周岁的宝宝,找到了复旦大学儿科医院的贡海蓉等医生进行初步诊断。除了上海本地的医生资源,他们还与无锡妇幼保健医院的医生进行了对接。谢洁说,起因是来自无锡的护卫医疗队来上海支援方舱,当时医疗队需要药物,而她作为家乡人为他们牵线解决了问题,几次交道后促成了这一远程合作。
然而,虽然满足了大部分居民基本问诊和常用药物的需求,但仍然有一部分是谢洁他们也无能为力的。比如像抗抑郁和止痛相关的精麻药品,“这些药物在社区医院配不到,找医生跑出去代配也很难满足所有的需求”,以往,谢洁并不知道,原来有那么多人需要抗抑郁及助眠药物。
在小区共治与互助的同时,他们也在期待着,春暖花开后,生活回归正常的热情夏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