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就听过砖窑,那种在拢起的土堆上挖个洞,在再下面开个门,就是窑。然后放很多柴火进去烧几天几夜,砖就成型了。砖窑开火是一件很大的事情,准备工作要提前开始做。备很多的木柴,备几天的吃食,要好几个人轮换守着加柴,不能熄火,所以每次路过窑前,不是看见烧窑的师父在加柴就是看到浓烈的火苗嘶嘶作响。因此有种朦胧的敬畏。再后来就听到土窑,窑洞,逐渐失去了好奇心,土窑,窑洞就只是土窑,窑洞,一个不关痛痒的名词。
再次听到吉州窑,莫名就点起了久违的好奇心,到底是怎样一个窑洞能引起这么多人去探索,流传千年 。
吉州窑,因地命名。但它不在吉州而在永和镇,曾属于吉州管辖故此叫吉州窑。又称永和窑。在宋代它与河南诛仙,湖北汉口号称天下三镇,可见当年的繁华和富庶。永和因土生窑,因窑成镇,因镇而兴,因陶瓷成名流芳百世。而今,已不复当年的繁华,但风采依旧。它是中国现有保存完好的古代名窑遗址之一。有厚重的历史文化做依托,因此声誉千年不衰。 龙窑是南方烧造瓷器最古老的一种窑型,因它外观看上去很像一条斜状的卧龙,故名龙窑。与地面形成10~20*角,窑长20~50米,烧制时温度最高可达1300摄氏度 。经高温烧制的瓷器,脉路清晰可辩,生动逼真,是不可多得的珍品。其中木叶天目盏和剪纸贴花陶瓷更是器走天下,享誉海内外。
凭借瓷器的兴盛,商贾云集,带动了各行各业的发展,文人墨客纷沓而至,有三市六街之说。其中本觉寺塔经宋代重修后保存至今,见证了吉州窑发展至繁荣鼎盛时期,穿越千年兵残风伤的斑驳岁月仍巍然屹立。凝重而庄严 。
吉州烧火塔,南方独具魅力的一种民俗,是广东,福建,江西等地农村中秋时节开展的民俗活动。起于元末,为反抗残暴统治于中秋起义举火为号,传至今便成为烧火塔。烧火塔有正方形有圆柱体。吉州窑的烧火塔高十八米,象征永和镇一千八百年的历史,塔身七层,意为吉州窑从唐至今历经七次朝代更迭,历经风雨看尽人世繁华与萧条仍满怀希望,生生不息。
最后出场的宋街,是进入吉州窑的另一道风景。已不见当年的繁荣富庶,少了历史沉淀的厚重感,显得有些肤浅而又功利,毫不掩饰的商业气息直白而又寡淡。它依托现存的遗址资源而被重新搬上舞台,用于宣扬庐陵文化,陶瓷文化,宗教文化和古镇文化赋予新的使命。但它呈现出来的那种祥和,富足,明媚,安静。闲适却是另一种心动,谁又能想到,这条古街在沉睡几千年后又被重新唤醒赋予新的使命。这种沿着历史的脉路走来的古街,总是让人有种似曾相识的感觉。有些路总是要走的,有些人总是要见的,比如这条街,你来或者不来,它都在哪里,风里雨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