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过很多美妙的文字,劝我们活在当下,劝我们珍惜此时此刻的幸福,劝我们怜取眼前人,读了常能感到一种豁然的警醒。
但是仔细思量之后,却总是觉得,不管写得多么美妙,多么富于禅意,这样的文字也只能是美文而已,从中也许能获得片刻的感悟,却难以获得持久的力量。文字的力量毕竟是有限的,人生的感悟通过人生的阅历来获得,才能来得真切。
我们不需要读多少书,不需要参禅的修行和一朝顿悟,也知道享受当下分分秒秒的幸福。
无论是春花秋月、朝霞暮云,还是忘我的恋爱、开怀的聊天,无论是心无牵挂的一餐一饮、怡情悦目的一书一画,还是人在旅程的万千风景、日常居家的琐碎点滴,凡此种种的人生情境常常让我们生出这样的愿望:这美好的瞬间能常常拥有该有多好!
只要拥有一颗善于感知美好的心灵,我们就自然会享受此时此刻的美好。
但是如果作为一种人生观或人生智慧来倡导的话,我却觉得,享受当下是“过来人”的人生感悟,难以引起广泛的共鸣。
对于过来人而言,在经历了人世的沧桑荣辱,人生的繁华落尽之后,或许会看淡尘世的纷纷扰扰,或许会看破一些红尘俗事儿,与身体一道衰老的可能是争强好胜的少年心,与岁月的年轮一道增长的或许还有这样的人生智慧:要懂得享受此时此刻的幸福!
不过,我们却无法强求未经世事、正在憧憬着未来的后浪们认同这样的人生智慧,对年轻人来说,这种“过来人”的人生智慧有些过于“安分”,少了点青春的不安和躁动。
年轻人所拥有的恰是未来无限的可能性,憧憬未来,追逐梦想,不安于现状,恰恰是青春的生命的脉动,恰恰是值得珍惜的此时此刻的美好。
也许年轻人与老年人最本质的区别就是年轻人更容易活在当下,而老年人更容易活在过往。
孩童最能活在当下,最能享受眼前的幸福。
孩童不需要成年人的教导,天生有一种对世界的强烈好奇心,在孩童的眼里,这个世界多奇妙啊!伴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丰富、世故的加深,我们越来越来难以活在当下,有时被残酷的生存竞争压得喘不过气来,对未来的焦虑让我们身心俱疲,无心欣赏旅途的风景,无心关爱眼前人,修行了不知多少年,兜兜转转了大半生,到头来终于悟到,原来眼前的幸福才是最值得珍惜的。
成长的代价是在成长的过程中逐渐失去了孩童看世界的惊奇的眼光,逐渐失去了感受世界的赤子之心。
享受此刻的幸福,当不失“赤子之心”,当用孩子一样的眼光看这个逐渐熟悉的世界,让看似平凡的世界也变得新奇起来,让看似平淡的生活也过的有滋有味、浪漫多彩。
不失赤子之心是一种最难的“修行”:保持住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让感知美好的初心永不迟钝。
我喜欢读凯鲁亚克的《在路上》,是对人在旅途的向往诱惑着我们奔向未知的远方,是旅行在路上的悸动让我们永远年轻,永远“保鲜”对这个世界的好奇心。
当下的幸福不应该只是心静如水的慢时光的生活,更应该是享受人生旅程的变幻多彩。
有那么一天,我们的身体终会衰老,但是心灵却依然可以跃动在奔向远方的路上,而不是在追忆似水年华中慢慢老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