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融合焦虑:潜意识层面和他人的关系是融合的、没有边界的,所以在表面就会刻意地做切割,就是避免潜意识当中和他人的融合,把自己吞噬
2、喜欢描写过度细腻的情感,可以说这个作者是在防御真实的情感
3、内心的自由,才能真正地负责任;而提倡责任,只会培养出表面上负责的伪君子
4、在亲子关系中,没有爱或防御爱,才会强调责任
5、内心足够自由,行为足够节制
6、固执:排斥所有与性有关的灵活、温暖,表现出身体上的僵硬,直接就是性压抑
7、面子、嫉妒、责任等等这些都是束缚自己的枷锁,人生要幸福,就要抛弃这些私心
8、弗洛伊德说:人的一生,就是去爱、去工作
9、对父母的背叛和杀死:自己赚钱了或者赚了很多钱意味着对父母的背叛和杀死
10、灵活性的丧失,也是表达对父母的忠诚或者不惹恼父母
11、定心持志,此心不动,随机而动(灵活性)
12、诱惑别人来攻击自己而不是爱自己,而你为什么没有办法诱惑别人喜欢你、帮助你?是因为如果别人对你太好的话,会激活你的内疚感,因为你从来没有被别人好好的对待过。
13、早年家庭氛围的无聊,会让我不自觉去追求刺激
14、骗父母没有谈恋爱(恋爱背后的意味)
15、想象一下父母如果没了,你会变成什么样,状态是什么样的,想做什么事,和现在有什么变化呢?
16、心理学只有一个问题,就是注意力的问题,也就是你的关注点在什么地方?
17、孩子要闹出的问题来转移妈妈的注意力
18、父母对孩子的担心,在潜意识其实是希望孩子出点事,好让自己可以让自己和孩子重新建立连接
19、太快的改变,就是暴力
20、是自恋性融合。寻求自恋性融合,我跟他吃一餐饭,我好像就变成权威了,像有些人人格弱到动不动吹牛说他跟哪个明星、官员吃过饭。
=========================
21、大腿的僵硬,是对世界的一种防御,因为潜意识层面和世界融合的很深,似乎只有时刻紧张地准备着才能防止被伤害。
22、担心自己没钱,可能是惦记着父母的钱,也就是保持和父母的链接,也就是父母还是继续给自己钱。让自己没钱,就是送给父母的一个礼物。
23、因为我要保持没有安全感的状态,所以遏制自己赚到钱的能力
24、激发一个人更强大的心理资源,来挤压其他的不良的问题。
25、来访者的问题:(自我功能)匮乏、(内心)冲突
26、和整个世界的所有人、物的关系,在潜意识是融合的,而不是分化开的
27、孩子退学的动力学解释:不放心家里,而不敢远走高飞,回到家里监督不稳定的巨婴们
28、佛洛依德心理治疗三原则:中立、匿名、节制
29、精神分析是心灵自由的学问,是不是要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了获得父母或者投射为父母的人的认可。
30、工作中过于严肃,是对闹点事的一种反向形成,对厌恶工作的防御,热爱工作的状态是会谈笑风生的
31、不敢享受、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的人,抑郁是最好的反叛,对赋予做事意义和功利的反叛。
====================
32、分离焦虑,我们上周说了什么,抹掉了我们分离了一周(套近乎)
33、比昂:所有的问题都有一个答案在那里等着
34、抄袭、模仿,或者为了不一样而不一样,是潜意识当中的一种依赖性
=====================
35、如果你看一人特别不顺眼、看不惯(甚至难以忍受的地步),那么可能是你的投射,把你自己的问题投射到了那个人身上。也就是说,这个问题你身上也有,只是这个问题是你自己不愿接受的,那么当你看到别人身上也有这个问题的时候,就会非常难以接受。
36、口欲期:如果固着,就可能表现为对他人/机构的过度依赖;肛欲期:对他人、环境有过多的控制;俄狄浦斯期:发展爱与分享爱的能力
37、人格发展的判断:三个期(口欲期、肛欲期和俄狄浦斯期),使用的防御机制(升华、幽默、利他),对新经验的态度(对新的知识、新的人格状态是否开放):体验新的客体关系经验
38、如果孩子病了,不管是身体上的病还是心理上的,父母大多数会有两类的反应,一类是把孩子交给医生或咨询师,希望赶紧吃药赶紧好;另一类是拒绝带孩子去看病,甚至就是不承认孩子是有病的。
这两种本质是一样的,都在于父母本身的人格,没法承受孩子所体验的痛苦,更没有能力帮助孩子化解这些痛苦,所做出来的行为也都是在逃避,不管是吃药还是拒绝就医。
39、【融合焦虑】
先说自己不好,就是把别人本能级别要说你不好的欲望给灭了。这是潜意识层面和别人的融合焦虑。
哪怕只是同意你的观点,好像就没有自我了,这就是典型的融合焦虑。
40、弱小挨打,本身就是一种投射,在于潜意识层面,是想把对方打倒证明自己的强大,但又不想你看到我想打你,于是投射成你比我强大你要打我。
恃强凌弱是一种防御机制,通过欺负比我弱小的人,来转移屈辱感和恐惧。
41、当你把一个人理想化以后,会更可能宽容他的弱点,因为我投射了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形象”,于是我并不希望这个“理想化自我”破灭,因为不想失望和痛苦
41-1、防御机制- 自我保护。
反向形成:被害妄想,是对爱的一种渴望,潜意识希望你是爱我的。觉得迫害自己的人,都是自己以前爱过的人。
投射:对未知的恐惧和敌意,会投射给未知的那个东西。把自己的敌意投射给别人,就会感觉到处处是危险的
=================
42、把对象投射成妈妈,自己就开始像一个小孩一样,弱化自己赚钱的能力,甚至是生活的能力,就像是一个婴儿等待着妈妈来哺乳一样。
43、在关系当中觉得累,可能是想要操控和控制,心里面很用力,于是没法在人际关系当中觉得很累(肛欲期)。
44、(被活着)把别人对自己的想法,当成自己的想法,按别人的意愿来活着。
45、看到孩子成绩下滑,父母可能会表现出言语、动作变多,可以理解为一种兴奋,因为孩子成绩下降意味着不会抛弃自己
46、父母不信任孩子:不是不信任,是不希望信任孩子,只有当你不值得信任的时候,我才能干预你;自己不自信,于是投射性地不信任孩子,其实是不相信自己
47、父母总是认为是孩子出了问题,其实真正有问题的是父母自己,他们的注意力不在自己身上,而转移到了孩子身上。不是任何人的问题,而是关系的问题(煤气灯防御机制)
48、不敢幸福,或故意表演出抑郁的状态:表演被内心的父母看,我过得不好,是向父母表忠心。当孩子自由、幸福、快乐的时候,父母其实潜意识会有被抛弃感。
不敢享受、不会做无意义的事情的人,抑郁是最好的反叛,对赋予做事意义和功利的反叛。
=======
49、对成长十分强调,实际却始终没有真正的成长,这就是一种反向形成。潜意识并不希望真的成长。
50、规矩和规则意识
51、自己的攻击性只有完全的朝向外,才算是活得淋漓尽致,比如遇到大事该怎么处理,如果是攻击性向外的人,就像武则天遇到这样的事,几乎就是小菜一碟,根本不费吹灰之力,但是如果是攻击性向内的,习惯性攻击自己的人,就会显示出软弱和不知所措。
===========
52、提问是一种转移焦虑的方式,你就焦虑了,我就不焦虑了。
53、提供的帮助是有限的,要减少来访者的过度理想化的投射。
54、咳嗽有时候是攻击性无法直接表达而产生的躯体化的表现,我不能直接表达出我的不满,于是通过身体层面的咳嗽表达出来。
=============
55、咨询工作:永远不要直接回答问题(比昂)
56、奶奶的担心,会造成孩子替奶奶害怕做某些事情
57、动力学解释需要具有治疗意义,比如,你之所以自我设限,是因为你内心有一个无所不能的自己,所以得限制一下,就是在催眠来访者你本来就是一个无所不能的人。就具有治疗意义。
满足父母对自己的投射,如果父母潜意识把你投射成是什么样,如果你不是什么样,就相当于背叛了父母。
58、把对老的忧虑,其实可能是对自己成长的恐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