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就看到电影《长安三万里》的评分9.4分,本来还想看看来着。再仔细一看,是动画片就算了。脑子里有一个固有的执念,动画片是给小朋友看的,至少自己小时候就是如此。《大力水手》、《啄木鸟》、《猫和老鼠》、《蓝猫淘气三千问》、《葫芦娃》、《黑猫警长》、《西游记》等等。写下这些陪伴自己儿时成长的动画片名字时,一下子又回到了那个黑白电视机的时代,虽然那时电视还不是彩色,可依然有滋有味儿,很容易就满足了。家里还没有买黑白电视机的时候,总是去邻居家蹭电视看,端个碗就坐在邻居家赖着不走。有时候还要用一些手段与大人抢台,假装实现了遥控自由。
结果昨天下午一口气就把《长安三万里》追完了。也许是冲着这份对儿时动画片的特殊记忆,也许是评分确实太高,不看一眼心不甘,反正是追完了。追完以后感慨得亏是看了一下,不看那可亏大了。讲的是盛唐时期高适与李白的故事。说到诗仙李白,估计很多人都知道,“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现在读起来依然朗朗上口。可说到高适,估计没几个人记得起来,“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应该很多人也都听过,这首诗的作者正是高适。
高适与李白是不打不相识,少年的时候就一起想着要大展拳脚施展抱负,没成想现实的残酷将二位重重地拍在了沙滩上。李白祖上经商(商人那时被人看不起),因此不能参加科举,虽能文能武又如何。所幸因为诗歌成名的比较早,只是仕途不顺。高适祖上是将门之后,逐渐没落,虽能参加科举,却因读书障碍无缘仕途。高适性格稳重,比较轴,因此没有什么朋友,只是机缘巧合之下与杜甫相识。李白豪放洒脱,因此结拜了很多诗人朋友,贺知章、王维、岑参等。这些个诗人生活在一个朝代,可真有意思。
高适的经历有点儿像美国总统林肯和杜鲁门,老年才得志。虽说是金子总会发光,可是到了晚年才发光,又有多少人能熬得住。李白的结局与高适则相反,李白晚年被流放到白帝城,在流放期间获得皇帝大赦,才得以返回庐山。“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这首诗正是李白豁赦以后的真实写照。高适在安史之乱期间被得到重用,一路做到三镇节度使,最终为平定安史之乱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里面还有一个有意思的片段,郭子仪因为犯了军规被判斩立决,后来遇到高适与李白,凭借高家与哥舒翰将军的关系,郭子仪才被赦免,这才有了后来郭子仪平定安史之乱的机会。
其实,年少是否得志,对于最终的成就影响不大,就算大也并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大。这就好像人生是场马拉松一样,偶尔一次,甚至几次的输赢都不会决定最终的结果。年轻时候吃的苦,必将成为日后大成的助力。
好了,今天的成长365到此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