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形象》
儿子兴冲冲的拿了一堆道具,对着镜子开始装扮自己。粗毛线粘出粗眉毛和潦草的大胡子,头套套出秃顶的脑袋,儿子忽然看着镜子中那个有点眼熟的新形象,委屈得哭了。究竟是被自己新形象丑哭了?还是感慨镜子中如同复制粘贴的父亲形象,如此苍老的衰退模样心疼哭了呢?
初次看这个漫画,嬉笑中透着一股心酸。千金难买年少,青春的荷尔蒙和胶原蛋白是无需任何装饰的形象资本。然都抵不过岁月流逝,衰老似乎是与生命力渐行渐远的代名词,所以对青春的渴望,对衰老的畏惧成了人类共通的话题。看过一则公益广告:遇见二十年后的父母。利用化妆术将正值盛年的父、母画出了七八十岁的衰老模样,待子女揭开眼罩,看着面前老态龙钟的父母时,所有孩子都落泪了,甚至泣不成声。这些孩子里有已经为人父母的三四十岁中年子女,有正青春妙龄豆蔻芳华的在校大学生,还有十来岁青春爆棚的小学生和初中生,无论哪一个年龄段都会被衰老的本相所震撼,都会对父母远逝的青春所伤感。对衰老的伤感是一种生命本能的链接,血浓于水的亲情链接里,衰老意味着生命即将走向尽头的分别。爱是天然存在与父母和孩子之间的情感。可以在看见衰老的瞬间,珍惜这样与生俱来的情感,减少子欲养而亲不在的遗憾。
外在形象是人际交往中最直观的面孔和名片。当下人们多多少少都是有些容貌焦虑的。为留住脸上的青春时光,多少爱美女士不遗余力、不惜金钱开启了驻颜之路。且不说名贵的护肤品和养生之道,甚至开启了医美修整之路。谁让“女为悦己者容”呢?外在的魅力加分则是对内在信心的提升,虽说不能把绝对的视觉表象等同于个人魅力,但或多或少的心理暗示还是有帮助的。也不只是女性,很多孩子也有一些容貌焦虑。尤其是青春期阶段,十二三岁的孩子越来越重视面子工程。课桌抽屉里的小镜子,梳洗台上开始增加的化妆品,脸上突然冒出的青春痘也会让他们难过半天。即便是年龄很小的孩子也对美有着与生俱来的追求。我家小侄子今年才三岁,就这样一个小不点对自己穿什么衣服,喜欢什么颜色也是有着自己的小审美,在穿衣购物上也是有着自己小小坚持的。追求美是时代的文明,爱美之心,人皆有之。但过度注重外在仪表美,或是用一种风向引导的容貌焦虑,则会成为全民负担。有报道吐槽现在的女装越来越幼态化了,连正常的尺码已经找不到了,正常体重都要穿加大加肥码,这简直就是新型的身材焦虑的绑架。打开媒体网络,现在的明星几乎就是青少年对外在形象追求的风向标。从前有杀马特,现在有厚重的齐刘海,从前崇尚的男性阳刚美,而现在一水儿的鲜肉文化,要么瘦白弱,要么美过女生。美的越来越雷同,往往脸盲的不分差异。“幼化美”是个新名词,网络上一大片自嘲老阿姨的往往也只有二十几岁,只要过了三十岁,一水的“阿姨、大叔”。比起对男性越来越油化的包容,对女性的衰老兼直苛刻到极点。仿佛出现一道皱纹就是罪过,多出一两赘肉就是堕落。外在形象算是一种包装文化,对自己和他人都有着不同程度的心理暗示作用。人群当中清爽姣好的面容和形象往往是加分项,更容易引起关注和帮助。甚至于曾经有网友发起的讨论中,干净的小动物比起邋遢的小动物,容易被收养。
爱美慕美不足为过,但不能完全以外在美作为资本加持,物化了本应由美德行所彰显的价值。古代容貌昳丽的美男子邹忌,便已深谙世人对美的功利性,汉代班固早早告诫“以色事人者,色衰而爱弛,爱弛则恩绝。”潮流是不同时代的产物,但美却是生命最生动的自然状态。不给美下定义、贴标签,接纳并尊重千姿百态的美,才是良性的社群生存状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