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进一步明确济南市智慧医疗与中医药融合的发展现状,了解当地出台地促进智慧中医药发展和创新的相关政策,近日,山东中医药大学健康学院“济智医行”调研团队运用实地走访、文献调研、问卷调查和统计分析等研究方法,在济南市槐荫区第五人民医院等多地开展了2022年回乡看齐鲁实地调研活动。
开展实地调研前,他们先从网络、报纸等方式了解了一下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的相关背景,济南五院成立于1950年9月,是济南市西部城区唯一所集医疗、预防、教学、科研、康复、急救为一体的三级乙等医院,医院先后荣获全国改革创新医院、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全国社区中医药先进单位等荣誉,与中医科室相匹配的除了传统中药房之外,医院还紧跟科技发展脚步引进了智能中药颗粒药房,不断将智慧科技与中医药的创新融合,推动中医药的传承和发展。
(图为团队成员在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合影留念)
因此,“济智医行”调研队与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智慧中药房的负责人李主任取得联系,说明了他们本次调研的主题和目的,在得到了李主任的允许后,团队又相继询问了关于智慧医疗调研活动开展的具体事宜和相关安全注意事项,提前做足了调研准备。1月7日,“济智医行”调研团队抵达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队员们严格按照疫情防控的工作要求,在负责人李主任的带领下,他们来到了济南五院的智能化中药颗粒药房,首先映入眼帘的就是中药配方颗粒智能化调配系统,这套系统主要是由调配药柜和调配主机两大部分组成。李主任对智能中药颗粒调配系统给他们也做了详细的介绍,系统的主机部分采用数字化模块集成,并把控药物装配的整体流程,对分装机运动的位置、速度等变化量都进行着有效的控制。药剂师将药方所需要的瓶装中药颗粒放置在分装机的分装口上,分装机便自动实现调剂、扫描、称重、热封、打印,实现从开方到划价再到发药一步到位,有效降低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药房配药效率,避免了人工抓药可能出现的差错,提升了医院中药房现代的管理水平。
(图为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的智能化中药颗粒药房)
李主任也让团队成员在药剂师的指导下实操了一副中药颗粒的装配,虽然是第一次实践,对装置、流程还不太熟悉,但是这套系统的向导式操作提示使他们这群小白也可以快速上手,首先药剂师在显示器前将要装配的处方进行下载和分析,在药剂师的全程指导和监督下,他们先在分装机上安装载药的药盒,根据储药柜上的指示灯取下相应的中药颗粒瓶,每一个药瓶的底部都贴有条形码,调剂设备自行将药物称重后,自动调配系统的红外扫码自动识别条形码,代替了人工品种复核,不但保证了药物重量的精确性,同时还避免了药物人工分拣容易出现的错拿、误拿等问题,然后,再将要求的药瓶插入到调剂设备上的分装口,调剂开始后,一副处方中的不同颗粒品种被均匀混合在一起,并分成等计量封装在独立的药盒内,从调剂到最终药盒封口,药剂师的双手得以解放,独立分装的药盒也极大地方便了患者服用、携带和储存。装配完成后,取出药盒进行打包,最后再将处方的明细标签贴在包装表面,一副完整的中药颗粒便呈现在了他们的面前,如果是熟悉流程的药剂师进行操作的话,一副药的调配时间还不到一分钟,并且该系统在不改变临床医生处方习惯的前提下,按饮片剂量配伍组方,保持了中药汤剂随症加减的特点,突破了原中药配方颗粒小袋装规格固定的局限性,实现了真正意义上的辩证论治。
装配过程中全程语音提示,指示灯有序闪烁,取药标识醒目,该系统是现代科技与中医药融合的典型代表,不光能够改进中药饮片的形式,改善药房调剂环境,同时夜提高了调剂剂量准确性和方便程度,实现处方剂量精确化,深化辩证论治,实现了现代科学技术与传统中医药的结合,为中医药的现代化、标准化、国际化提供一个新式方案,对中医药产业化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图为团队成员正在智慧中药房实践操作)
智慧中医药最大的受益者,无疑是每一位前来就诊的患者。“济智医行”调研队就济南市第五人民医院取药人员随机采访,他们在智慧中药房窗口处采访了一名正在取药的大爷,大爷告诉调研团队,他最直接的感受就是等待的时间少了,“过去拿中药还得等药房把药煎好,光排队等待就差不多一个小时,要是医院病号多,医院代煎等待的时间更长。现在有了中药颗粒,医院这边提前从电脑系统拿到处方,提前装配好,我来直接付款就可以拿到包装好的中药颗粒,回家也不用花费大量时间熬药,直接用水一冲就可以喝了,真是方便了不少,这包装上也有使用方法,非常清晰简洁,和过去相比真是进步了不少。”
应用该系统医生无需改变以往处方用药的习惯,同时也极大地为患者提供了便利,系统将一副药分两盒装载,早、晚各一盒,即冲即服,像服用成药一样方便。智能调配系统还有效降低了药房工作人员的工作强度,提高了药房配药效率,避免了人工抓药可能出现的差错,提升了医院中药房现代的管理水平。
(图为正在为智能中药颗粒系统装配药盒)
为了更好的感受智慧科技带给医疗的便利,团队又随着李主任的脚步来到了智慧中药房对面的传统中药房,走进传统中药房,他们便感受到了与智慧中药房截然不同的体验,在这里,空气中弥漫着各类中药混合的独特气味,红棕色的中药柜,配药的金属桌,上面放有小秤砣、配药的载药垫,中药包装袋等,同样他们也在药剂师的指导下亲手实操了一下,的确,传统中药房失去了科技的翅膀,对于他们这群新手小白就显得不太友好了,从茫茫“药海”寻找处方中需要的几味中药便成为了第一道难题,指导的药剂老师看出了他们的困难,耐心地帮助他们找到所需中药的准确位置,可是紧接着另外一个难题又来了,他们需要拿小称来称量处方中单味药指定的药量,于是成员们又向老师请教小称的使用方法,用小称称量药物给他们最直观的体验除了称量的繁琐,同时对于重量的把控也有较大的误差。抓完药,他们需要人工再进行包装,同样都是新手操作,很明显智慧中药房完成一幅处方的时间要远小于传统中药房。
(图为团队成员在传统中药房体验抓中药)
在两个不同类型的中药房调研实践后,他们更加深刻地体会到中药房有了科技的加持,弥补了传统中药房的许多不足,比如从调剂环境相比,传统中药房的桌面和地面会存在掉落或者未及时清理的药物粉尘、残渣,在药物复核方面,传统中药房采取人工感官的复核方式,而智慧中药房则是机器扫描条形码,不光高效,同时也有效避免因人为而导致的失误。并且很明显中药颗粒调配系统与传统中药柜相比也是节省了很大的空间,随后“济智医行”团队又和李主任以及几名在职工作的药剂师进行了访谈,对话中就谈到现在的人越来越不愿意将中药带回家自己煎煮,要么让医院代煎,要么直接让医生开智能中药颗粒回家自己冲服,并且智能中药颗粒的处方数也是越来越多,病号越来越倾向于选择这款科技与中医药文化融合的产品,由此看出,科技与中医药的融合已然是大势所趋。
(图为团队成员就调研主题采访李主任)
从济南五院调研结束后,他们又在附近的街道和社区进行了随机采访和问卷调查,其中他们采访到了李同学,李同学是“吃中药长大的”,她的父母都非常信任中医,她的爷爷更是中医的铁杆粉丝,她经常和爷爷去医院拿中药,看中医,当成员问到她过去和现在看中医相比,有哪些变化让她记忆深刻,李同学非常感慨的说,过去都是她和爷爷从医院取回中药自己煎,她还开玩笑说她家煎中药的瓶瓶罐罐都比医院齐全,虽然练就一门煎煮中药的好手艺,但是的确也是操作起来很麻烦,现在医院代煎,还能配送,真的节省了不少时间,然后团队成员又询问她有没有听说或者尝试过中药颗粒,其中还拿出了他们调研实践的照片,她很激动地说,她自己就喝过几次,提到智能颗粒的包装小盒无论是食用,还是携带都比较简单和便捷。
至此,“济智医行”调研队经过了一天的调研实践,通过复盘总结,整理访谈记录和实践感悟,都感受到了中医药文化有了科技的加持,不单单是提高了医院就诊的效率,更让他们欣慰和开心的是看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因为智慧中医药的便捷和进步而选择中医,信任中医,也让他们看到了中医药文化在未来能够保持无限生机和蓬勃发展的希望,让从事中医和传承中医的人在中医这条道路上有了更加坚决的信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为本网站转自其它媒体,相关信息仅为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不代表本网观点,亦不代表本网站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如有侵权请联系(010) 6400 4224。